2020年全国两会上,体育项目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,代表和委员们提出了多项议案、提案及建议,涵盖了多个领域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议题和具体建议:
1. 青少年体育和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:多位代表和委员强调了体教融合的重要性,认为应当以人为本,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同时,不能忽视人格塑造。建议包括建立涵盖基础体能、专项技能、专业竞赛的社会化体育教学体系,扭转学校体育课“重体能、轻技能”的趋势。 体育教育“关口”前移: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建议,体育教育的“关口”应前移到学龄前儿童,重视幼儿体育启蒙,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。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:全国政协委员杨扬提出,应加强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,完善相关标准,并倡导社区体育文化的培育。
2. 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 体育产业发展:全国政协委员、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建议,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体育教育,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。具体建议包括回归体育本源,研究修订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,改进体质健康状况跟踪指导和监测评价制度。 全民健身: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倡导全民健身,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、拥有健康体魄。
3. 冰雪运动和赛事 冰雪运动发展:全国人大代表、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及永乾表示,借力“十四冬”赛事,大力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加快发展。 高质量举办亚冬会:全国政协委员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表示,将高质量举办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,推动冰雪经济升级。
4. 体育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 体育教师培训:全国政协委员杨扬提出,加强体育教师培训,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心理课程。 体育教育改革:全国人大代表、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建议,将体育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,并将体测成绩纳入中考、高考和大学毕业考试。
5. 体育消费和后备人才培养 体育消费: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,要大力发展体育消费,普及全民健身和体育观赏。 后备人才培养: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建议,理顺包括学校、职业俱乐部、专业运动队、社会机构在内的人才输送机制,做到“谁培养,谁受益”,并消除行业壁垒,化解职业俱乐部、专业运动员升学壁垒。
这些提案和建议不仅关注了青少年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,还涉及到了体育产业的发展、冰雪运动的推广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,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建议和支持。
2020年,全国两会召开,体育项目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两会期间,代表委员们就体育强国建设、青少年健康发展、体育产业升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。
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方面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提出了具体建议。他强调,要实现2035年体育强国目标,需要在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上实现竞技成绩一流,并孕育具有国际或区域重大影响力的原生品牌赛事。这一建议旨在提升我国体育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,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。
青少年健康发展是两会体育项目议题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我国冬奥首金获得者杨扬表示,要让孩子们热爱运动,这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。她建议,要谨防体育中考走偏,确保考试公平,同时做好科学研判,审慎决策今年体育中考及其他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事项。此外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建议,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类课程和课外运动培训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,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。
体育产业升级也是两会体育项目议题的重要内容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主教练水庆霞表示,要加大对足球等项目的扶持力度,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此外,我市全力打造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,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、丰富体育消费供给等措施,促进体育消费增长,推动体育产业升级。
在科技助力体育发展方面,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滩高级中学正式启用圣剑科技AI体测仪,实现AI技术与体育运动的智慧结合。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素养,推动体育教学测试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精准化。圣剑科技致力于以AI赋能校园建设,助力AI智慧校园体育发展。
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透露,关于体育纳入高考的研究已经启动。这一举措将促使学生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,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。体育纳入高考,有望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,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。
在全民健身方面,我市高度重视,将其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。通过做好顶层设计、做大体育产业、做强体育项目、做优平台建设等措施,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。举办各类体育赛事、丰富体育消费供给,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,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。
2020年两会体育项目议题聚焦,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在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,我国体育事业将不断取得新成就,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